「微觀動機與宏觀行為」讀書心得

終於開始閱讀台大經濟系教授推薦的經典名著,「湯瑪斯.謝林」寫的「微觀動機與宏觀行為」。

作者是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,本書主要是探討個人選擇行為的動機,及人際互動形成的宏觀行為。

關於亞當史密斯的「看不見的手理論」,個人覺得滿妙的,

他認為每個人都從利己目的出發,最終全社會可達到利他效果,或私利與公益相調和。

而「納許均衡」對這個堪稱西方經濟學基石的理論提出挑戰,認為從利己目的出發,結果損人不利己。

其實這2個理論各有道理,但我個人比較認同「納許均衡」的想法。

畢竟人的利己主義擴張到極致,對於整個社會安定可能會提供更多危險變數。

 

2016.11.12,臺東小屋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散落的時光 的頭像
    散落的時光

    2025單車環島看見台灣

    散落的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